他当年跟随最久的领导曾经跟他吹过牛皮,说原来差点给某位大佬当过秘书,而那位大佬就是出身这个学校。
说这个学校在刚建校的时候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只有三个班,每个班的学生不超过五十人。
三个班里有一个是试验班,公开对外招收最优秀的学生。
至于剩下的两个班,流传下来的都是传说。
所以不得不说陈玉华的运气好到了极点。
陈玉华新练就的字体其实并不是小学老师里最强的,但她的这种字体却是经过后世检验过的——最适合推广给学生使用的P中华字体。
当初简体字方案交上去的时候,就有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大佬指出这个老师的字体极为适合当小字字帖。
一来是美观、二来是笔画科学易于模仿、三是已经自成体系,而最重要的是这种字体脱胎于宋体字,清晰大方,是最适合当代公文办公使用的“馆阁体”。
六十年代办公都是大家各写各字,字体不一、风格迥异,更因为繁体字还没整改到位让很多个人独有的简写字大行其道,以至于在工作中总会出现因为文字辨认错误而发生的问题。
统一办公用字书写习惯,是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
而刚刚好,宝根通过陈玉华的手提前二十多年把标准答案放到了这些文字大佬的眼前,他们焉能错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