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从这位赵老师的嘴里,宝根还是听出来不少东西。
从55年开始,获得了更高社会地位的文艺工作者们让京剧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在去年,面对1959年的困难,文艺工作者都使出了自己十二分的本事。
仅仅是在1959年,梅老爷子推出了晚年神作《穆桂英挂帅》,北京剧院推出《赵氏孤儿》、国家京剧院重排了《杨家女将》、田汉版《西厢记》京剧版登上舞台、河北梆子改的京剧《陈三两》等等。
这还仅仅是京城一地的情况,在津门那边小百花剧团创排了东晋故事《荀灌娘》,也是风靡全城。
宫爱珍选的是《荀灌娘》选段,一来是因为人物贴合,二来是荀灌娘这个人物的故事太符合现在的需求。
荀灌娘十三岁突围求来援兵救下满城百姓,这个故事太适合演给中小学生们来看。
宝根也看出来了,从梅老的《穆桂英挂帅》、到《杨门女将》、到《赵氏孤儿》再到《荀灌娘》,几乎都在宣扬一个中心思想——小我与大我的取舍、困境中的不屈不挠,将男女老少全部洗礼一遍。
这还仅仅是京剧界在去年的成果,如果算上其他行当文艺工作者的成果,可以算得上是硕果累累。
说完宫爱珍的事,接着就轮到了宝根和梅子。
“宝根啊,你确定不跳级?”
赵老师面对宝根很和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