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团长龙文章出现了,那个招魂的人来了。
败逃,重建,摧毁。
当他们克服沉疴顽疾“不信”,势要打出个人样来。
最让杨益平感到震撼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不单调,很立体,这并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故事,这里面有虞啸卿的虚伪,有龙文章的通透,有孟烦了的转变,有阿译的理想,有迷龙的追求,不同于其他战争的片面。
这些炮火,是溃兵,也是英雄,但英雄们也是平凡人,他们也有普通人好坏的一面,他们也怕死,他们也怕不安逸,但是他们都没有安逸。
杨益平非常清楚地明白,炮灰团刚开始为什么打不了仗,因为他们输怕了。从1937年到1941年,一直在败,长城抗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广州会战,从北败到南。
那些炮灰团的軍人踏进战场保家卫国的那一刻信心满满,将命留在战场的那一刻,他们还在想胜利,想着赶走小东洋。
可是活下来的人看不到希望,眼之所见,皆是不可胜。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只有听天由命,得过且过,每天浑浑噩噩,能活一天赚一天。
龙文章的出现唤醒了他们的信念,让他们放弃漫不经心,找回一往无前的自信,那种不必在祭旗坡看到战友尸体被日本人随意丢弃才能激发出的自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