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司徒辉亲自来找林有成,是为了《战争子午线》这篇。
很显然,八一厂在看了林有成的这篇《战争子午线》之后,就想要把这部拍成电影。
“看样子,这一次还是我先来的。”
司徒辉脸上满是笑容,说起上次那部《风声》,他和上影厂的周海峰一同来找林有成,最后八一厂和上影厂一同出品拍摄林有成的那部《风声》。
林有成给司徒辉倒了一杯茶,笑着说道:“是的,这个故事看样子还没有打动上影厂。“
司徒辉一听林有成这话,连忙摆了摆手,说道:“有成,伱这篇《战争子午线》可是相当打动人,我们厂子里面好多人都看哭了。”
这话司徒辉并不是恭维林有成,随便说的,而是再电影厂真实发生的。
对于八一电影厂擅长拍军事战争片,对于那段历史了解的的非常深,可以说他们非常清楚地址知道林有成并没有写得很夸张,相反已经很克制了。
故事一开始就渲染了一种残酷的战争氛围,正值八年抗战敌后战场最残酷的时期—五一大扫荡,那段时间ri军对大学生的图sha并不是夸张,要知道历史上就有一个真实存在的事件—梯子沟惨案。在那里白求恩学校二百多名医生护士遭到屠杀,比起真实的战场,八一厂的工作人员都非常清楚地知道林有成已经是写得很含蓄了。
“有成,你写的这个故事是十二名孩子围绕着几位伤员和一个不明所以的命令展开,他们不断的按照命令沿长城向西,直到损失殆尽,真得写得很真实,通过对孩子们直接投入战斗的描绘,深刻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揭示了战争与人性的关系,战争的残酷不言而喻,孩子的视角往往最容易打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