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杨冬雨觉得这篇是她看过的最好的反战,鬼子的残暴,八陆军的绝望的奋战,小孩子被卷入战争但又心甘情愿的献祭自己的生命去争取胜利。这些也是在说战争对人性和美好生活的伤害。
有了对比,才能让人们珍惜现在的和平。
不忘战争的可怕,不忘那些烈士的牺牲,才能更加清楚知道和平的来之不易。
那几十年革命有多惨烈,要知道当时有某民主谠派也想要执政权,当时的领袖硬气的回答:想要执政权,拿五百万人头来换。后来一查烈士名录,仅49年之前有名字的烈士就多达三百七十多万。
无名烈士和受伤致残人员更是不计其数。
就像《战争子午线》里面那些无名的孩子。
杨冬雨望着主编范汉升,说道:“林有成这篇以高度怜悯的态度,真实的故事另辟蹊径的角度以及别出心裁的技法,写出了一部震撼人心的爱国抗战题材。”
“我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今天的流血牺牲,是为了明天孩子们的笑声。这句话没问题,但是这句话也有问题。我们今天的付出是为了明天的孩子,那么今天的孩子是为了什么呢?我们知道王二小,我们知道小英雄雨来,也有刘胡兰。这些本该是享受到保护的孩子们却无一例外的选择了保护别人,要知道孩子们本该享受一个美好的童年。”
“现在也能够明白为什么林有成的这篇会叫作《战争子午线》。”
这话引得其他编辑也都纷纷点头认同,他们现在也非常清楚地知道名字的《战争子午线》所为何来。
主编范汉升听着杨冬雨的话,说道:“你说的雨来那些英雄是英雄,林有成写这篇《战争子午线》里面的那些孩子没有名字,他们也是英雄,可能林有成也是为了告诉我们那些无名的人同样值得我们去铭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