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被任命为索尼影业联合制作总裁的马特-托马赫,于履职的两年之后离开岗位,创立马特-托马赫制作公司,并与索尼影业签下三年的优先交易协议,专注于同阿维-阿拉德以及劳拉-齐斯金一道开发重启版的蜘蛛侠系列电影——《超凡蜘蛛侠》。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超凡蜘蛛侠》系列的第一部和第二部都算得上成功。第一部全球票房7.57亿美元,第二部全球票房7.089亿美元,两部电影总共给哥伦比亚和索尼影业带来了将近十五亿美元的票房。不管用任何商业电影的标准来衡量,都算得上成功。
但很可惜,它们所代表的,并不是“任何商业电影”,而是北美电影工业在漫威宇宙崛起之前最具价值的动画IP之一,蜘蛛侠。
《超凡蜘蛛侠2》的首映周末票房9160万美元,虽是当周的断层式冠军,但依然比上一代商业表现最差的托比-马奎尔版《蜘蛛侠3》的首映周末票房下降了40%。不仅如此,糟糕的口碑,导致该片在北美的票房停滞不前,最终止步于2.028亿美元,比《超凡蜘蛛侠》的北美票房下降了23%。
要知道,哥伦比亚影业和索尼影业对《超凡蜘蛛侠2》的票房预期,是10亿美元。
说得更直白一点,哥伦比亚和索尼需要《超凡蜘蛛侠2》达到10亿美元的票房,才能把两家公司从财务困境中解救出来。若票房只有7.089亿美元,这部制作成本高达2.55亿美元的超昂贵商品,只能给索尼带来7038万美元的利润,现金回报率只有可怜的1.12。
加上P&A费用、海外发行成本、间接成本和资金利息,总共5.7亿美元左右的成本,最终只能换来7038万美元的利润,还不是净利润。这对于深陷财务困境的哥伦比亚和索尼来说,比那种投资千万美元级别的小成本赔钱货还让人难受。
因此,集团董事会达成合意,叫停《超凡蜘蛛侠3》的立项,以及后续的全部衍生剧集,指派两位高管迈克尔-林顿和艾米-帕斯卡飞往佛罗里达州棕榈滩,漫威娱乐首席执行官艾萨克-珀尔穆特的豪宅,将一直不愿意让出制作权的《蜘蛛侠》系列,交由漫威影业进行开发。
在2010年代遭遇一系列商业滑铁卢后,索尼影业终于做出了第一个明智的决定,那就是让更会制作超级英雄电影的漫威,来帮助哥伦比亚和索尼用另一种方式重振荣光。
毕竟,哥伦比亚影业迄今为止也只有《007:大破天幕杀机》突破了十亿美元的票房,而漫威?截止2023年,他们有整整十部电影突破十亿美元票房大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