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95bpm,降A大调的FutureBass,是一首彻头彻尾的,为商业电台而生的单曲。因此,它的intro部分简单而又甜美,在电台中,一首歌通常只有几秒钟的时间来吸引听众注意力,所以这种“我不会让你们无聊的,赶快跳进主歌”的感觉很有必要。
Thesmokers在前奏部分去掉了所有繁复的修饰,仅保留Db9–Eb6–Fm7–Eb的钢琴和弦,以及一点点用以增添色彩的混响。在这种相对宁静的开场氛围中,两位制作人预埋在背景里的主hook旋律变得更能引人注意。
这是Thesmokers就现代流行音乐的传播方式,和2010年代美国电台观众的收听习惯,而刻意施展的小招数。从第一秒开始就让观众潜移默化地熟悉主旋律,才能更好地达到洗脑的效果。
「嘿,遇见你之前,我一切安好。
虽然总忍不住多喝几杯,但生活无恙。」
从始至终,这首4分05秒的单曲就只有一种和弦演进方式,Db9–Eb6–Fm7–Eb。所以,第一段主歌跟前奏部分的编曲几乎听不出任何区别,只不过是把钢琴换成了滤波器和振幅包络更加紧实的合成器音色而已。
安德鲁-塔格特率先开口演唱,他的人声,与前奏的混响对比非常强烈,因为,这部分的所有声音,在进行混缩处理的时候都故意调得相当“干”。这是Thesmokers突出人声,放大歌曲感染力的一种方式。
《Closer》讲述的是一个人人都能产生共鸣的,失而复得,一夜偷欢的激情故事。就像电影一样,既然剧情立足真实,那么围绕剧情打造的布景、镜头语言和画面滤镜也要以真实为第一要务。
《奥本海默》若是用《芭比》的粉色滤镜,整体氛围必然会被破坏大半。《Closer》也是同样的道理,《Ophelia》这种混响开到KTV级别的处理方式,明显不适合这首清新的小情歌。
但这样的混音方式,必然会导致一个问题-颁奖典礼表演时如果也要追求同样的声效,那么歌手的声音基本上就相当于是以“totallynaked”的状态输送进现场观众的耳膜里。经过电视信号的处理,和大多数电视内置音箱对音质的进一步压缩,这种干涩感只会变得更加明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