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一十四章 嘻哈盛景(下) (2 / 8)

作者:TrojanRW 最后更新:2025/9/24 15:56:28
        1972年10月17日出生于密苏里州圣约瑟夫的马歇尔-布鲁斯-马瑟斯三世,一岁半以前就被父亲抛弃,由母亲黛比一人勉力抚养。整个童年,马歇尔都在圣约瑟夫、萨凡纳、堪萨斯城、沃伦和罗斯维尔等数个城市和州界之间来回穿梭,很少在某处地方定居超过一两年。直到十二岁时,他们才在底特律稳定下来,落叶生根。

        青少年时期的大部分时光里,他便住在这一条叫八英里的街道上。这是一个属于工人阶级,特别是黑人工人阶级的底特律社群。马歇尔与他的母亲黛比,是这个社区里,仅有的三个白人家庭之一。在这里,马歇尔不受欢迎、不被接纳,游荡在街头的黑人小混混们,几乎是见他一次就打他一次。对于像他这样的“白色垃圾”来说,既无法挤进高加索人种的主流社会,也没办法在非洲裔的亚文化空间里得到认可。

        他是真正徘徊在每个阶层、每个种族、每个聚落边缘的被放逐者,而这样的经历,也使他对同样以“被放逐者”身份存在的嘻哈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他不需要挖空心思去寻找素材,每一笔对日常生活的描写,都是朝冰冷现实射出的子弹。

        .A.因此而名垂青史,2Pac因此而永垂不朽,与他们不尽相同,却又殊途同归的Eminem,亦是如此。

        其他人用说唱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上述提到的这些人,只是想要通过说唱,证明自己存在。

        怀揣着这样真挚的初心,14岁的马歇尔开始与高中好友迈克-鲁比一起尝试说唱。他们采用了“Manix”和“M&M”两个组合名,最后逐渐演变成“Eminem”。他们会偷偷溜进其他的高中,在学校食堂里展开Freestyle对决,也会不顾家长的反对,晚间前往西七英里街的Hip-HopShop——底特律说唱圈的原爆点——与来自五大湖的各路好手在OpenMic上一较高下。

        虽然很多观众一开始觉得,这个在聚光下白得发亮的小孩子,只不过是正经battle里的一味诙谐调剂,但很快,埃米纳姆便证明了他不是一个试图盗用这一音乐流派的局外人。复杂的文字游戏与押韵结构、自传式的叙事能力、真实的情感和脆弱性、犀利且幽默的社会批判、极富动态的表达方式,当然,还有压迫感十足的侵略性和攻击性,集各种说唱能力于一身的埃米纳姆,得到了底特律地下说唱圈的认可。

        在五大湖区域声名鹊起的他,引起了底特律本地著名制作组合巴斯兄弟的注意。1995年,埃米纳姆与巴斯兄弟签下合约,并于次年通过两人创立的独立厂牌WebEai,发布了个人首张录音室专辑《Infinite》。

        初出茅庐的埃米纳姆,过于渴望在主流市场获得成功,成为一位真正登堂入室的嘻哈明星,以至于他将“电台友好度”放在了专辑制作要素的首位。埃米纳姆试图让自己听起来更像Nas和AZ,想要以此等噱头,挤进底特律本地的商业电台。

        发心不纯,加上本就处于艺术创作的摸索锤炼阶段,《Infinite》在商业上的惨败是可以预见的。巴斯兄弟为埃米纳姆压制了上千张CD,结果最后只卖出了七十来张,包括WJLB在内的底特律商业音乐电台,也无情地将这张专辑拒之门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