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点燃了桌案上所有的灯烛,让光线尽可能明亮,然后翻开了第一页。
没有想象中的复杂密码或天书文字,入眼是看似规整的记账格式:日期、货品名目、数量、单价、总价、经手人代号……似乎与寻常商号账本无异。
但林微立刻发现了不寻常之处。
首先,是货品名目。除了常见的丝绸、瓷器、茶叶外,还夹杂着大量稀奇古怪的名称:“鲛人泪”、“星辰铁”、“凤凰木”、“鬼工球”……这些名称华丽却空洞,明显是掩饰真实货物的代号。
其次,是经手人代号。并非姓名,而是简单的天干地支或数字组合:“甲三”、“亥七”、“卯十二”等等,显然是为了隐藏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金额。某些交易的数额巨大到令人咋舌,远远超出了一般奢侈品的价值范畴。而且,有些款项的流向十分诡异,并非简单的买入卖出,更像是……贿赂和利益输送,收款方代号频繁出现如“辰龙”、“巳蛇”等明显带有象征意义的称谓。
林微沉下心来,如同前世在实验室分析复杂数据一般,先快速浏览了三本账册的大致结构和时间跨度。这三本账册涵盖了近五年的交易记录,时间上连续,但记录风格在最近两年变得更为隐晦,代号也更加复杂。
她取来一叠新的宣纸,开始建立自己的分析索引。
第一步,归类。她将那些明显是代号的货品名目单独列出,试图寻找规律。比如,所有名称中带“珠”、“宝”、“玉”字眼的,可能指向珍宝古玩;带“香”、“药”、“草”的,可能指向香料药材;而那些完全无法从字面理解的,如“星辰铁”,则暂时存疑。
第二步,筛选金额异常的交易。她凭借对古代货币价值和一般物价的了解(这部分得益于原主残留的记忆和她这段时间的恶补),将单笔交易额超过一定阈目的记录全部标红。很快,纸上便出现了一片刺目的红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