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棡带人赶至三屯营,与顾正臣商议之后,拿了文书,在林山南等八百军士的护卫之下,朝着山海关而去。
那里有水师船队。
通州。
阴沉的天气带着几分沉闷,船帆无数,众人忙碌。
各类货物南来北往,都需要走着一条河道。
强壮的汉子扛着两三袋子米下船,朝着不远处的粮仓卸去,拿着算盘的掌柜站在码头指指点点,身着绸缎的商人淡定地喝着茶,路过的书生卷着书,意气风发。
一艘船缓缓而至,掀开帘子走出一个胖乎乎的孩子,只十岁出头,只是脚步有些不稳,走路有些蹩脚。
宦官侯显在一旁搀着。
朱高炽看着热闹的场景,问道:“据我所知,这里距离三河不过八十里,为何这里的人,竟看不到半点慌乱,不是沿途有人说,北平等地出现了逃难的风潮?”
侯显的嗓音并不甚尖,相当平柔:“回世子话,想来是镇国公复活之后,便如压舱之石,稳住了局势。”
朱高炽手搭凉棚:“即便是镇国公在北平,百姓也不应如此平静,毕竟元军举倾国之力入关,咱们来的途中,可是听到了喜峰口、蓟州镇失守的消息,这里的百姓,不会听不到。”
侯显也有些奇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