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夕阳缓缓沉入地平线时,日军终于在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后暂时停止了攻势。
在硝烟尚未散尽的阵地上,200师第600团以伤亡一千五百余人的惨烈代价,硬生生的遏住了日军北进的铁蹄。
枪炮声戛然而止后战场被一阵诡异的寂静所笼罩着。
600团团长邵一支依然保持着生前的战斗姿势,他怒目圆睁地倚在一棵被炸得只剩半截的榕树旁,那双已经失去神采的眼睛仍然凝视着前方,仿佛至死仍在指挥着战斗。
而他的手掌依然死死握着插在地上的军旗,晚风吹动旗帜.......弹痕累累的青天白日旗在焦土上猎猎作响。
那些曾经讥笑"中央军惜命"的桂系官兵,此时却默默地站在邵团长的遗体前。一位桂军老兵缓缓摘下军帽,敬军礼的手许久都未曾放下。
一名600团的士兵在整理邵团长的遗体时,从他的上衣口袋里摸出一封被鲜血彻底浸透的家书。
“男儿若许国,骸骨何须桑梓地!”
“........................”
夜幕降临,600团残存的官兵们在副团长的指挥下,借着夜色匆忙整补工事、清点弹药。所有幸存的官兵们都知道,天亮之后日军会再次发起进攻。
果然,翌日清晨,南宁方向的日军增援部队抵达了战场。伴随着初升的朝阳,日军以更猛烈的炮火展开了覆盖性射击,整个二塘阵地瞬间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此时的600团已不足五百人,弹药几近枯竭。官兵们默默从阵亡战友乃至日军尸体上搜集残存的子弹和手榴弹。在失去团长指挥的情况下,官兵们自发的组织起防御,每一个战壕、每一个弹坑都成了独立的作战的堡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