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综合国力的比拼。军事是骨架,经济是血肉,而民心……则是灵魂。没有民众的支持,军队就是无源之水。没有可持续的经济支撑,战争也无法持久。至于国际形势.....”
他略作思考。
“我们是正义的一方,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国际社会会有更公正的认知和更多的援助。”
顾家生的回答依旧四平八稳,但提到了“民心”和“正义”,算是呼应了对方的所问。
............
专访就在这样一问一答中进行。沈疏影的问题始终围绕着抗战,严谨专业,没有任何逾越之处。但透过这些看似中规中矩的问题,她敏锐地捕捉着顾家生话语中的细微情绪、用词倾向以及他对各种抗战力量看似无意间的评价。
她注意到,顾家生在谈到“民众”、“民心”时,语气会不自觉地加重一分;在评价敌后斗争时,并未像某些‘党果’军官那样流露出轻视或厌恶;他的必胜信念并非盲目,而是基于对战争长期性和综合性的一种认知。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被她悄然记在心里,等待着后续的分析。
整个过程,白青瑶都安静地坐在一旁,她虽听不懂那些深奥的战略问题,却能感觉到客厅里一种无形的、专业的交锋氛围。
她看到顾家生应对自如,看到那位漂亮的女记者始终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和专注,心中那点小小的不安渐渐平复下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