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金山卫海滩。
凌晨的潮水里突然冒出无数钢盔,月光照在刺刀上泛着鱼鳞似的冷光。哨兵王小才揉了揉眼睛。他三天没睡了,眼屎把睫毛都黏在一起,等他终于看清那不是浪花时,日军的先头部队已经用老虎钳剪开了铁丝网。
张法葵在指挥部摔了茶杯,陶瓷碎片崩到"保家卫国"的锦旗上:
"62师在哪?!"
副官嘴唇哆嗦得像中风:"62师...师部电话不通了..."
11月8日,撤退令像张废纸在溃兵中传递。有人把它垫进鞋底,有人用它卷烟草。陈程(前敌总指挥)、顾柱铜(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试图组织有序撤退,但各军已失控。
11月12日,青浦郊外。
最后一支殿后的36师辎重队被日军骑兵追上。宋西连站在卡车顶用德造MP18扫射,子弹打完后,他看见苏州河漂满军帽。有些帽子里装着溃兵沿途掰的生玉米,金黄的颗粒从弹孔里漏出来,像散落的金屑。
八十公里外,膏药旗在海关大楼升起。而通往金陵的土路上,无数赤脚的士兵正拖着溃烂的脚掌行军,草鞋印烙进1937年初冬的冻土,像一串永远走不到头的省略号。
第二天《申报》头版:国府军转进新防线。只有卖粢饭团的老头在嘀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