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慌忙在高台上作揖致谢,不料脚下一滑,竟从三尺高的台子上栽了下来。
柜台后的柳三娘翻了个白眼——这穷酸说书人是一个月前来的,当时饿得前胸贴后背,在店门口转悠了半个时辰才敢进来讨碗面汤。
柳三娘当初收留这一人一猴,本是动了恻隐之心。
那日见他们饿得可怜,便想着权当养个说书先生,好歹能招揽些生意。谁曾想,这穷酸书生竟真有两把刷子。
起初几日不见客人,后来却渐渐有了起色。
那些江湖客听得入迷,一传十十传百,醉仙楼的名声竟在官道上传开了。如今每日未到晌午,店里就坐满了听书的客人。
总不能干坐着白听,少不得要叫盘盐水花生,切二两酱牛肉,再温壶老酒。就连柳三娘这样不爱听书的,也被那些“天外天”、“洞天福地”的新奇故事勾起了兴致。
本来以为这人是个“深藏不露”之人,几番试探,此人却是不会一点功夫。
她正喜孜孜盘算着今日的进账,角落里突然传来震天响的鼾声。
只见个蓬头垢面的中年汉子四仰八叉地躺在条凳上,口水都快流到衣襟上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