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04 变化 (1 / 10)

作者:渔雪 最后更新:2025/9/30 14:23:12
        凡利亚正如火如荼地搞着恶意收购,没想到本身的情况转眼间便成了被针对的第一目标。

        过山峰的公开质疑既有《BusinessInsider》这类聚焦商业的数字媒体的全文发布,也有《华尔街日报》这类顶级媒体的重点梳理,甚至,连晚上的《每日秀》这样的全美知名节目也谈到了这件事。

        之所以获得如此广泛的传播,除了过山峰本身的信用背书,一个重要的环节也居功甚伟。

        过山峰罗列了凡利亚制药公司旗下药品这两年涨价的幅度。

        “治疗胃溃疡的Zegerid从888美元涨到2600美元,涨幅193%。”

        “治疗威尔逊病的Syprine从1395美元涨到4200美元,涨幅201%。”

        “治疗糖尿病的Glumetza从896美元涨到3000美元,涨幅235%。”

        “治疗铅中毒的CalciumEDTA从950美元涨到7116美元,涨幅649%。”

        药品可以涨价,但这样的涨价幅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凡利亚的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4%左右,也是远低于类似公司15-20%的水平。

        自1992年以来,美国每次选举必提医疗成本和保险问题,而在小奥登台之后,医疗改革更被他列为四大执政纲领之一,由此可见公众对此越来越高的关注程度。

        在一场事关数百亿美元的医药公司恶意收购案里,另一个神秘的空头登场又罗列最容易引起传播和讨论的涨价情况,舆论的范围确实如愿扩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