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峰血洗凡利亚的风暴继股市之后刮向了政坛。
更多药企提价被“过山峰阵营”曝光之后,美国两党的多位议员大打口水仗,都试图把责任归结于对方的头上,如此的相互攻讦便牵扯出很多之前没在报道上出现的细节。
民主议员抨击共和党对企业的放任让贪婪肆意蔓延,共和议员则指责先前出声的希拉理与药企游说集团的关系密切。
很多人在看热闹,包括百晓生论坛也有好事者翻译过来的言论,但俞兴津津有味的同时还在尝试把这些情况与这次“打草惊蛇”的局面结合在一起。
他这种复盘视角是有疑惑的,明明是希拉理跳出来痛斥凡利亚进行药价欺诈,呼吁国会通过法案,怎么反而被共和议员指责和药企游说集团的关系密切。
俞兴人在临港,找不到更准确的答案,也不方便来寻找答案。
但是,过山峰可以。
刘琬英也认为这种复盘有利于以后的行动,专门找人绕着弯的来询问美国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最终从一家智库里的政治观察家巴恩斯那里得到一份参考。
首先,确实存在有组织的药企游说,药企和他们的关联组织在过去十年投入至少十亿美元用于游说,覆盖了全美50个州首府,拥有超过千人的游说团队。
像普渡制药的游说头子,他就长期主导“疼痛关爱论坛”,用来影响阿片类药物的政策制定。
其次,药企游说是两边押注,整体上确实偏向共和,但也没放弃民主,前者致力于推动共和执政时放松监管,后者则让民主执政时延缓激进改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