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沛年见他们点头,也没有问要不要听他的,村子将这个产业干起来,而是继续熬鸡汤,“我知道当初大家给我交钱都是出于信任我,我非常感激你们对我的信任。”
“我八岁的时候就被四叔四婶带回了家,之后又时常受到村里人的照拂,我现在还记得我去大学的前夕,老赵叔组织大家给我凑钱读大学,就算是村里条件最不好的牛婆婆家,她也给我拿了二十块...”
“那个时候我就在想,等我学成归来,我一定报答大家...”
老赵叔阻止宋沛年继续说下去,不赞成道,“你有这份心就好,我们都知道,但是你也不要将我们对你的照顾当作包袱,非要想着报答,都是一个村的,沾亲带故的,谁看到了都会帮一把。”
“对啊,可不是嘛,小年,你可不要想这么多。”
钱婶子也附和道,一个村的,平时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事儿,能扯上三天三夜,站你家大门骂个昏天黑日,但碰到了大事儿,都会出手帮上一把。
宋沛年听到老赵叔这么说,忍不住笑了,痛快道,“嗯,好!”
又大声道,“那我换一种说法,我读书不是为了逃离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改变它,我想用我在大学积累了七年的知识,让它变为现实,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色彩。”
“好!这话说得好!”
老赵叔给宋沛年鼓掌,肯定道,“就听你的,你要是有把握,我们试试又何妨?”
老赵叔作为小德村的村长,是真的希望小德村好,周边好几个村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特色,搞养殖的,搞大棚的,搞果树的,搞水泥的...但是就小德村没有,全都碍于自身条件的限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