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007》里最亮眼的高科技装备,在《碟中谍4》却被设置为笑料,这种反常规的操作很容易成为这部电影的记忆点。
第三幕:终极对决(印度篇)
时间倒计时的嵌套,卫星密码获取的5分钟,核弹发射前的3分钟,伊森与亨德里克斯肉搏的1分钟,这种时间嵌套让观众始终处于肾上腺素飙升的状态,而班吉修复服务器的支线则提供了短暂的喘息空间。
整体来看故事并不复杂,但悬念迭起,汤姆克鲁斯闭着眼在脑海中幻想剧本里的情节,只是幻想都觉得很带感。
这时他才想起还有分镜稿,翻开分镜稿,铅笔勾勒的人物动作线条锐利如刀锋,蓝色马克笔标注的镜头角度旁还有着各种说明,用小字标注着光线参数和演员走位提示。
“有点意思~”
他低头查看,不自觉的被分镜图上的内容所吸引。
那是迪拜塔的剖面图——图纸上用红色箭头标出的攀爬路线,不仅标注了从123层到138层的精确楼层,还在每个转折点旁画了小小的示意图:
哪里是玻璃幕墙的承重节点,哪里需要提前安装隐形安全扣,甚至连阳光在不同时段的照射角度都用虚线标注出来,避免演员面部出现过强阴影。
阿汤哥眼中露出一抹惊讶,这么细?
好莱坞推崇工业化流程,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但也不那么绝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