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科室、车间的负责人,每年都必须给厂里推荐一个培养对象列入管理干部储备,
如果这个负责人做不到,要么是没有人才培养的能力,要么就是妒贤嫉能”
“.”
翁克明愣愣的看着李野,好半天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是心里早就开骂了。
【妒贤嫉能?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好不容易爬到了那张椅子上,还要一年挑一个培养对象?培养他们干什么?替代我吗?不知道教了徒弟打师傅吗?】
但是翁克明忘了,在几十年前,就是有一帮人靠着这种积极培养的机制,最后把那些腐朽的官老爷拉下马的。
当一个团体快速发展的时候,培养多少新人都是不够用的,
而当上位者想尽办法阻止新人上位的时候,那么权利的更替,就成了某些专属人群的资源交换,这个团体,也就不可能再快速膨胀了。
所以说一分厂的管理人员,主要还是靠新人的培养,因为李野很清楚,如果那些经验丰富的“外来者”一旦超过一定的比例,就会像滴入清水中的墨汁一样,把整片水源染黑。
这,可比教了徒弟打师傅严重多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jianlintz.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