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师傅赶忙扶住他:“老俵,别这样!是党和政府派我们来的!这‘铁牛’啊,是咱们自己造的!叫‘锅驼机’!以后啊,咱们再也不怕老天爷不下雨了!”
从此,这台“前进厂”生产的锅驼水泵机组,成了这个村庄日夜不停的守护神。它轰鸣一天,就意味着几十亩、上百亩的稻田能多撑一天,意味着秋天的收成有了指望。
同样的场景,在赣鄱大地多个受旱的县乡不断上演。
这些标志着工业力量的“铁牛”,成为了绝望中的希望所在。
它们不仅浇灌了土地,更浇灌了人心,让农民们真切地感受到:新政府,是真真切切地在用实实在在的力量,带领他们对抗天灾,走向新的生活。
……
一九五一年春,CX东线,马良山地区。
坦克第2师第3团的T-34-85坦克,并未像教科书里那样驰骋平原,而是巧妙地隐蔽在反斜面的坑道工事中,只露出威严的炮塔,化身为一座座坚固的机动火力点——这就是志愿军装甲兵创造的“坦克堡垒”战术。
由于CX地形多山,不利于坦克集群突击,同时为了避免美军飞机的攻击,志愿军装甲兵创造了“坦克炮临时阵地”的战术。
将T-34-85或IS-2坦克巧妙地隐蔽在预先构筑的掩体中,只露出炮塔,变成一座难以摧毁的固定钢铁堡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