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公亦是个天才,年少时就有才名,他小时候跟刘炫一同求学,刘炫总是能压他一头,处处都比他优秀,刘焯也不嫉妒,只是虚心学习,到后来,刘炫名声大震,四处与人辩论,又被人举荐,当了官。
而刘焯则是继续攻读,埋头整理文献近十年,足不出户,家里贫苦到了极点,饭都吃不上,刘炫几次劝他,说愿意为他引荐贵人,刘焯也不答应,只是一直钻研。
到了开皇年间,刘焯终于走出了书房,到这个时候,曾经那位跟在刘炫身后,大多时候都被当作刘炫背景板的师兄,却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他中举秀才,射策甲科,拜为员外将军,而真正扬名则是在开皇六年的时候,当时洛阳石经运至京师,因文字多有磨损,难以辨认,皇帝就召集天下有名的大儒来进行考证。
在考证的期间,刘焯终于露出了锋芒,他几乎是一个人打垮了天下所有的大儒们,说的他们哑口无言,不能力敌,真正的名扬天下,就是师弟刘炫都被他吓了一跳,师兄怎么到了这种地步?
不过,这虽让他扬名天下,却也让他受到了许多人的敌视,被排挤,最终无奈的辞官。
第二次入仕之后,又因为刘炫的缘故,再次被迫辞官。
刘焯跟刘炫一样,在回到家乡之后,便开始广收弟子,他的弟子非常非常的多,比刘炫可要多太多了,毕竟他的名声比刘炫要好太多了。
天下的一些名儒,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都会来跟他求助。
刘炫和刘焯两个人,在才学之上,各有偏重,刘炫因为在地方担任过官职,故而更能将学问与治政联系,想要贯通南北的学说,清除错误的治政理念,制定一个崭新时代的新治理方式。
刘焯没有在地方当官的经验,但是因为苦读,他在天文历法科学等领域更加的突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