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成那个著名的脑筋急转弯题目的话,那就是树上17个猴,4块石头砸过去,还剩几个猴。
二是全系统重量轻体积小,便携性和适装性好,虽然没有发射筒,但是恰好因为这样,哪儿哪儿都能用。
说起来,发射筒那玩意,放在现在也是个高科技,赤剑-8的研制,就没少在发射筒上吃亏,比如发射导弹需要的高低压发生器、发射筒的可靠后抛等等。
还是简单点好,没有发射筒一样可以风里来雨里去,大不了平时不装弹就行。
就算暂时因为传感器问题,搞不出红外测角、瞄准线半自动指令制导的赤剑-73后期型号,但是只要能搞出和赤剑-73基本型战技性能相当的弹,放在这个年代,那就是妥妥的坦克克星。
高卢鸡,要不,你们再买点儿?专打坦克的好货哟~~~~~~
想到这里,高振东在脑袋里拍了板,干了!赤剑-73需要的所有技术,要么SS.11上有,要么自己脑袋里有!
给赤剑-73整个双胞胎大哥先。
这个时候,会议也进入到了讨论的阶段,总体来说,意见都倾向于在SS.11的基础上仿制。
至于改进就说不上了,实际上在那个时候,仿制的东西大部分都达不到原版的性能,一般来说只是在人机功效、本地化使用、勤务性能上有所提升,但是在核心性能上,能有进步的仿制项目不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