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东西,其实说起来也简单,他要在DJS-59的基础上,做一些精简,利用刚刚出现的集成逻辑门电路,做一个规模更小的、精简版的DJS-59出来。
这个东西,在高振东的设计中,与DJS-59由很多块50*50cm的电路板组成不同,其组成仅仅是总面积为50*50cm的电路板。
这50*50的总面积上面,集成一个精简版的DJS-59全晶体管计算机以及必要输入输出接口,还有96字节的晶体管存储器作为运行RAM,而更多的RAM和程序存储ROM,则采用外挂的方式。
这就是高振东的想法,单片机现在集成电路技术不成熟,那我做减法,加上刚呱呱坠地的集成电路芯片,做个单板机总可以吧?
这个单板机不需要DJS-59那么“强大”的性能,有一半左右就可以,更重要的要求是能够兼容DJS-59的体系架构,使用DJS-59的大部分软件资源就可以。
这个青春版的DJS-59,要的就是在当前看来“极小”的体积,更少的耗电,来完成基本的计算工作,所以高振东甚至集成了96字节的RAM进去。
可别小看这东西,有了这东西,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能大上好大一圈,那点儿运算能力在日后看来微不足道,可是在这个时候,可真的能干不少事情。
举个迫在眉睫的例子,这东西一搞成,高振东在自己家再配上一套XS-59、JP-59,他就又能在家编软件了,现在DJS-59放在厂里,实在是很不方便。
在高振东的规划里,单板机作为单片机的替代品,去完成嵌入式系统、以及部分个人PC的工作,而DJS-59和他设计中的第二代计算机,是作为中大型计算机来使用。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靠的就是刚出现不久的集成逻辑门电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