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62章 新需求的出现 (1 / 6)

作者:打小就清澈 最后更新:2025/10/8 18:56:10
        京城,某个机构内,一些同志正在辛苦工作。

        这个机构是内经部的下属机构,负责国内经济的统计和分析,一来可以掌握国内各项经济指标现状,二来验证各项政策的运行情况和效果,为政策、措施的调整完善提供数据基础。

        在1960年以前,这个工作是极为缓慢的,经济数据这种东西,如果打电话慢慢念的话,那他们就什么事情都别干了,天天坐在电话机前听别人念数字吧。

        这很不现实,既浪费时间,而且出错的概率极大。

        在这种情况下,还得是用带宽最大的传输方式:用交通工具把纸质表格逐级上送,各级自行统计各自辖区内的数据,最后送到国家级的机构里汇总。

        到1960年以后,情况有了一些改观,至少在省一级,开始使用计算机来存储、处理数据了,别的不说,至少要运送的数据载体,从一本本的纸质材料变成了一盘盘的磁带,一盘磁带可是能装下好多本数据表的。

        这个办法其实也很慢,但是至少数据出错的概率要小很多,计算机的好处在于,一旦数据输入进去,那在处理过程中,这些原始数据出问题的概率就小多了,因为都是计算机自动处理,不是人工誊抄汇总。

        人工誊抄,小数点左移一位或者右移一位,都是要出大问题的。

        至于他们慢到什么程度?他们在四季度,还在统计汇总二季度的数据,还别说慢,其实这已经是效率非常高的表现了,要是没有计算机,时间不一定拉更长,但是投入的人力肯定更多,出错的概率也更大。

        好在这个时候的经济数据,比几十年后简单得多,别的不说,项目、分类就少一大截子,要不然,还更慢。

        更重要的是,从省级往上,不再使用人力乘坐交通工具上报的方式了,而是直接通过调制解调器进行传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