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别光说我们在行,我们还需要外事部门在国外法规和相关公约上多加支持。”
大家都很默契的没有提加入公约的事情,高振东也没提,这些大佬们总是有通盘的考虑的。
不管怎么说,这两个小程序的操作方式,就这么定了下来。
几十年后搞电子游戏的那一帮,恨不得天天给高振东先生磕几个,舆论环境最恶劣的时候,他们也总是能借此找到那么一点儿立锥之地。
咋滴,我们六十年代就在搞这个出口赚外汇了,你们非说它是电子垃圾?益智游戏!益智游戏!有本事你和当时搞这个事情的前辈们理论去呗。
别人还不能说他们的说法有问题,主要是前面杵着一尊大佛,实在是没法儿下嘴。
不过贪吃蛇这个游戏,也让日后的一些柴犬找到了攻击高振东的点。
很多人都不会忘记有记者颇带攻击性的鼓着一双凸眼,用貌似理智客观中立的话问高振东:“高老先生,你在面向孩子的一款小游戏里都加入了对逐利的原罪的批判,有没有考虑过这样做,意识形态太过泛滥?”
扯什么淡呢,最早打这游戏打得热火朝天的,和孩子没关系,是运算所那帮大人。
对此,高振东的回答很直接,也成为日后网络上的名场面之一:“你的新闻学学得不错,但你想太多了,那和意识形态没关系,我只是想用一种活泼而富有乐趣,孩子们又喜闻乐见的方式告诉他们一个简单的科学原理——熵增原理。我尊重你对于第九艺术的解读的权利,所以,你那么说,也未尝不可,就算是意外收获了。但同时,你也必须尊重我作为原作者的最终解释权,它是一个科普益智游戏,只是科学有很多面,仅此而已。”
等到散了会,外商部的领导特意叫住了高振东:“振东同志,又要感谢伱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了,哈哈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