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67章 防工委肯定有兴趣(先发两章) (1 / 4)

作者:打小就清澈 最后更新:2025/10/8 18:56:10
        这种减速机其实来自老毛子和花旗佬结合的产物,理论是老毛子在47年提出来的,但是实物发明是花旗佬在53年发明的,55年获得专利,公开展出是在60年。

        最早的实际应用,是在航空航天上,这东西体积小,减速比大,传动精确,理论上0背隙,对于每一克重量都要拿钱往天上打的航天来说,再合适不过。

        虽然有负载低的缺陷,不过这年头的航天也没那么大负载需要驱动。

        反过来说,如果是行星减速器精度不够的话,这种减速器正好就能替代,其宏观传动结构和行星齿轮减速器看起来大差不差。

        至于专利费的问题……这事儿得问老佛爷。

        虽然这东西按说不算最新的,但我们长期受到技术封锁,别说三轧厂的同志,就连十一机部专业搞这个的同志,也是闻所未闻,毕竟60年纽约的一个展会,他们是几乎没有渠道能接触到相关消息的。

        “高总,这个好像传动不起来啊。”虽然不了解,但是传动的基础要件他们还是知道的,这东西看起来相互不挨着,好像传动不起来啊。

        高振东点点头:“对,还少了个东西,加上这个,你们就能看出来了。”他将内圈看起来像是齿轮的那个东西改了一下,画成一个长短轴相差不太大的椭圆,这下子内轮的齿在椭圆的长轴方向上就和外圈的齿啮合起来。

        然后高振东在内圈里面,又加了一个可旋转的凸轮,这个凸轮连接的正是输入轴,它同时也是内圈变为椭圆的原因,内圈是软的,连接着输出轴,被凸轮顶着绕着外圈转动,外圈比内圈多2齿,正是这2齿差,让内轮能在外圈里转起来,而且内轮转速和凸轮的转速有一个严格的正相关。

        听高振东介绍完,十一机部的同志也大致明白了这种减速器的原理:“这个减速器真好,但是可能寿命不长吧?”

        高振东点点头:“对,这个的内轮是在不停变形的,所以对材料要求很高,寿命的确没有普通的行星齿轮传动那么高。不过有些东西,寿命和成本不是考虑的第一要务。而且这种减速机的效率相对行星齿轮传动机要差不少,70%以上吧。”

        有没有才是最要命的,寿命就算低一点,只要自己能造出来,那就大不一样,大不了多换几个嘛,需要用到这种精度的东西,在这年头并不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