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东长篇大论,同志们也没人舍得打断,包括听了不懂的空装局的同志也听得津津有味,听不懂怎么了?我听不懂,我还不会掐时间,看表情么?
时间越长,西南所的同志们脸上表情变化越大,这事儿就越靠谱!搞技术管理配合工作,也是可以使用社会工程学知识的嘛。
空装局的同志猜得没错,随着高振东持续的讲解,西南所的同志们脸上表情极为丰富。
震惊、佩服、兴奋、顿悟……
几乎技术人员在找到一条新路时的所有表情,都能在他们的脸上找到。
“……根据我的初步推算,这个进气道的最佳工作区间,是在亚音速到1.6马赫这个范围……”
“嗡”的一声,同志们顿时就炸了锅。这个固定不动,除了一个鼓包什么特殊之处都没有,还节约了一块隔板和大量调节装置的东西,最佳工作区间居然这么宽!
虽然这架飞机的要求是2.2M,但是同志们都知道,2.2M是用得极少的,而且最佳工作区间不等于在这个工作区间之外性能就不能接受了,高委员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1.6马赫!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进气道能像传家宝一样,传好几代!”西南所的一位同志激动的道。高振东的讲解,他都是听懂了的,除了类似1.6马赫这种数字还不能肯定之外,但是原理是绝对没问题!这个技术的前景非常广阔,可行性极高!
这话还真没错,这东西连教练机都用上了,可不是能传很多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