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三章 军向虞乡敌情变 (2 / 6)

作者:赵子曰 最后更新:2025/9/28 22:36:43
        待王须达部出行以后,高延霸、高曦、萧裕等各营兵马相继也拔营起行。河谷潮湿,在这里待了两天,李善道禁止将士随意出外,将士们已是湿不可耐,这一启程,尽是精神抖擞。

        沿着涑水,半日行了三四十里,前望之,一片浩瀚大湖。东西二十里、南北四五里。初夏的凉风吹拂其上,波光粼粼,湖之四面,垂柳郁郁,湖畔芦苇摇曳,偶有水鸟掠过,增添几分生机。屈突通随从李善道马侧,与李善道介绍:“大王,此即伍姓湖也。”

        这伍姓湖,是河东道地界最大的淡水湖,又名张扬池。

        名所以得,系因舜帝后裔的五大姓氏,虞、姚、陈、胡、田居於湖边之故。“舜生於姚墟,耕於历山”,此姚墟即在今之虞乡、蒲坂境内,历山也位处於此,山侧土崖至今犹存“舜井”,深丈许,水清冽如醴;后舜建都则是在蒲坂。因是,伍姓湖边,早前颇多舜之苗裔环居。

        李善道略驻马眺望,见这湖面宽阔,南与涑水相接,其外良田沃野,耕垄连绵,望之不尽,唯现下多只空余蒿草,荒废已久,不觉叹道:“左枕盐池,右怀伍姓湖,涑水贯郡而过,中条屹立於间,大河滚滚,绕其西、南,此真天府之地!无怪富甲海内。惜乎,兵灾之害!”

        ——时下地图,左为东,右为西,因李善道称“左枕盐池”云云。

        屈突通说道:“四海生民,久苦兵灾。大王英明,此取河东,必获克胜。以大王之仁德,不仅可得其土,生民亦可重得新生。臣久在河东,知河东民情,河东且多劲勇,取而抚之,足为精兵。届时,民心归附,兵强马壮,大王挟两河之力,关中、中原不足取也,天下可定!”

        “我所起兵,非为我一家一姓,正是为解天下生民之苦。公之此言,正合我心!”李善道慨叹再三,摸着短髭,与左右从将、从吏,从容地说道,“知我者,非屈突公莫属!”

        屈突通自降李善道以来,他的“忠臣”人设,再次发光发热,对待李善道,俨如昔日对待隋室一般忠心耿耿,无论众前,抑或私下,言行举止,悉以忠诚为本,凡有军议、或李善道向他询问何事的时候,无不秉忠直言,尽力竭智,丝毫无有隐瞒。他在李善道军中的地位,也因此越来越得重要。如今,他虽尚未曾独立领兵,然已是隐隐可与魏征的地位相比了。

        人吃百样米,生性不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