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七章 初战计定破甬法 (2 / 6)

作者:赵子曰 最后更新:2025/9/28 22:36:43
        甬道,的确是有着便於隐蔽行军、运输物资的优点,但同时也有缺点。

        就是一则,筑造甬道,尤其较长的甬道,耗时耗力;再则,甬道是固定的,一旦建成就没办法做调整,当敌人来攻时,守方就需要分段防守,也许便会造成守方兵力分散的风险,——如章邯围攻巨鹿城,末了就是因为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率两万精锐多次突袭甬道,利用局部的兵力优势,分段破坏壁垒,劫掠粮草,击杀秦军都尉,而迫使章邯不得不分兵救援,从而导致巨鹿大营空虚。项羽趁机亲率主力渡漳河,九战破王离军,甬道彻底断绝后,章邯投降。

        是故,甬道这东西,尽管早就有之,但在自古至今的攻守战中,并不算是常见。

        李善道从两年前起兵,到眼下为止,已打过大小数十战,可这也是第一次使用甬道战术。

        建议是屈突通提出的。

        宇文化及部的兵力是李善道部的两倍,则当他来攻的时候,城外三面的汉营,就有可能会被他分割包围,首先,各营之间,难以相互便利地支援;其次,如果一营被围攻,临近的别营往援,亦可能会被敌军围点打援,趁机截击,怎么应对这一可能面临的局面?

        屈突通因此提出了“构筑甬道”的意见。

        在指出可用“构筑甬道”,来应付以上两种局面后,屈突通还又指出,如果在汲县城外各营、以及城与各营之间建筑甬道的话,与秦末时章邯、刘邦的甬道不同,——章邯、刘邦的甬道都很长,但他们需要建筑的甬道,却都不长,营与营之间相连,甬道能有多长?至多几里地;城与各营相连,甬道也不长,最长的也只有十里地左右,这样,筑造时间短、耗费人力少,而且还不必担心若是宇文化及遣兵攻甬道的话,防守兵力分散的问题。

        不得不承认,屈突通的分析很有道理。

        李善道从谏如流,於是,采用了他的此个建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