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急,却也不差这点时间。
令李青稍感意外的是,讨厌他的文官们,并未无理取闹到把弘治的死归咎在他身上,没有人拿这件事攻击他。
或许是因为李青没有了官职,亦或许……他们不愿拿弘治做文章。
这时代的人对身后事格外重视,何况皇帝,当下,弘治的身后事成了朝政的第一要务。
议庙号,议谥号……朝堂上,经常议的面红耳赤。
在皇帝眼中,朱佑樘是个好父亲,在群臣眼中,朱佑樘是个好皇帝,弘治一朝没有兴起大狱,没有严刑律法,没有横征暴敛……以后世人的角度评价,弘治是个没有大作为的皇帝,可以当下人的角度出发,弘治无疑是个仁君。
社会安稳,府库殷实,主君宽仁,臣子敢言……
文官们非常爱戴弘治,可也有着自己的操守,在谥号、庙号上很是谨慎,朱厚照也想为父皇定一个极佳又合适的身后名,这一来,反而议不出个结果。
李青不想朝政贻误太久,可朝政在皇帝驾崩面前也要让步,加之皇帝、大臣对弘治的感情,可不是他一句话说了算的。
不得已,李青只好另辟蹊径,建议朱厚照议谥号、庙号的同时,着手太庙布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