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很多时候,一个县一年的田税也才一万多点,这还是比较富庶的县,平摊下来,一年需要缴纳一两白银的百姓都算是大户之家了。
而清朝的规定是,缴税折色的话,也就是折成银钱的话,大额可以用白银交,小额可以用铜钱交。
大额主要是需要交一两白银以上的税赋。
百姓因为很少要交一两以上的税赋,也就更需要铜钱。
当然,百姓普遍财富总量也少,抵抗风险的能力很弱,官府豪强勒索一户百姓超过五两白银就很容易导致一户百姓破产乃至铤而走险。
另外,百姓也更喜欢用铜钱缴纳。
原因是,铜钱有固定面值,还刻有年号,官差不能通过火耗的方式额外加收。
何况,即便是收实物如米这些,官差也能通过踢一脚,小斗换大斗的方式,额外加收,以及非得说交的米发了霉而索贿。
反而是铜钱让官差可以操作的空间很小。
所以,百姓都更喜欢用铜钱缴纳,即便家里有粮米的,也会用铜钱缴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