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二页写的一句话,仅有的一句话。
程开颜伸手按在书稿上,指尖细细摩挲着那细长如柳叶的字迹,垂眸呢喃着。
他记得是以前初中学过的一篇课文,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东晋名门谢氏,当朝太傅谢安于冬日寒雪集会,于家中子弟讲论文义出的一道题。
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的“撒盐”仅模拟雪落之态,侧重于雪之外形,明代朱熹批评:“呆板而失轻盈”
而谢道韫的“柳絮”则赋予雪以动态,柳絮飞扬暗合春雪柔美,更重雪之神韵。
世人皆赞谢道韫的咏絮之才,成为流传千古的才女象征。
可盐雪之喻,遭千年批评,但它也是切实的,合理的。
南宋周密《癸辛杂识》指出:“盐重而下坠,唯浙西霰雪近之。”
其实就是雪籽,也就是刚刚开始下雪时那薄薄的一层,常常被认为是下大雪的预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