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加说服力,一些最早投靠汉朝、如今在朝鲜公社里过着相对稳定生活的朝鲜人,被特意安排“现身说法”。
他们穿着虽然朴素但干净整洁的衣服,脸上带着吃饱饭后才有的红润光泽,向那些面黄肌瘦的倭国难民描述着对岸的“美好生活”。
“看看我们!以前我们也挨饿,现在跟着大汉天子,入了公社,人人有地种,有饭吃!汉人老爷说了,只要干活,就有好日子!”
“那边不打仗,太平着呢!倭国的兄弟们,过来吧,好歹能活命啊!”
这些话语,对于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倭国难民而言,拥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他们亲眼看到了这些朝鲜人的状态,远比他们自己要好得多。
一种“天下大同,唯我独饥”的强烈对比和渴望,迅速在难民中蔓延。
他们并不知道,刘盈对待朝鲜和倭国,采用的是截然不同的策略。
对于朝鲜,刘盈的目的是将其改造为一个长期、稳定的前进基地和屏障。
因此,他推行“公社令”,虽然剥削严厉,但至少给了底层一条活路和极其缓慢和艰难的上升通道,旨在维持基本的社会稳定和生产力,甚至未来可能进行有限度的同化。
而对于倭国,刘盈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将其纳入版图。
在他眼中,这些岛屿贫瘠、多山、地震频繁,统治成本极高,且民风刁悍难以驯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