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92、大军出关 (4 / 5)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 最后更新:2025/10/2 17:25:45
        明人把车营称为“有足之城”,将与游牧骑兵之间的野战,变成了一场“攻城战”,也就是说,明军通过战车的机动和连环,进而逼迫蒙古骑兵在野外进攻一座火炮环绕的移动工事。

        早期的车营,所用的时重型偏厢车,车侧面装有重型木板装甲。重量再六百斤左右。当时,土默特部强大正值巅峰,顺义王拥有众多的重甲骑兵,所以车营也有些重型化。

        但随着俺答汗去世,蒙古人的衰落,草原上重骑兵消失,取而代之的都是轻骑兵,甚至是牧民征召兵。而车营也开始轻型化。从六百斤以上的偏厢车,一下替换到了二百斤的轻车,重量减轻了2/3,操作人员也大为减少,从人减少到了3~5人。重型火铳取缔,而转为使用数量更多的轻型佛郎机炮、弩、鸟铳为主,增加了对付轻骑的火力密度。

        这些新式的轻型车营与戚继光、俞大猷时代的车营相比,由轻车组成的万历中、后期新式车营,在追求机动性要求削减重量的同时,相比之前旧式车营,火力密度则提高了数倍。以适应失去维持具装骑兵能力,转向使用轻骑兵进行武装掠袭的新敌人。

        杨凡有足够的重型挽马,杨凡还有四轮重型大篷车。

        在更好的基础上,杨凡重新为这支部队打造了重型的战车。

        车的底盘用工字钢和铆钉制造。

        车轮使用现代来的二手轴承和旧的橡胶轮胎。

        装甲板使用三毫米的瓦愣钢板。

        车载大卷铁丝网和便携式可拆装的角钢支架。

        停车后,可以用瓦愣钢板和可组合角钢支架组装外墙,用来防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