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75、大明为何不出将才 (2 / 4)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 最后更新:2025/10/2 17:25:45
        “陛下,武举考试过于简单,和战场需要距离很远,考上武进士也没有带兵作战的能力。”

        崇祯闻言点头,武状元一般直接授副总兵。但他可不敢让武状元带兵出征。武举出来的人确实还需要历练。

        “臣读史书,发现历代名将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行伍出身,也就是从士兵一步步在战争中积累功劳,逐步升迁最后成为将帅。例如岳飞、韩世忠等人。他们从最底层士兵做起,一步步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将帅。他们深刻的了解军队是怎么回事。知道战争的基本规律。所以他们能打胜仗。”

        崇祯点头,认可了杨凡的说法。确实大明很多名将都是战争中锻炼出来的。

        “另一种,就是将门世家出身。他们的父辈和祖辈,长期带兵作战。经验十分丰富。这些人从小耳染目睹,甚至被带在身边历练。从小就熟悉军队和战争。很多带兵的经验是从长辈那里获得传授的。这些经验都十分宝贵,都是一代代的官兵用人命和鲜血换来的。”

        崇祯点点头,这一条,他也能认可。杨凡说的非常的中肯。

        “武举先考策论,也就是兵书战策。再考弓马,主要是射箭、骑马、举重等比试力气的项目。考试按内容分为初九、十二、十五三场:第一场考试马射;第二场考试步射;第三场考试策论,也就是军事理论。考生的主要来源是武学学生以及各地官员推荐的熟读兵法、有勇有谋、武艺高强的“清白”人。”

        “但是,这些和军队、战场离得太远。一个合格的将军,需要懂得很多专业知识。这些知识武举考试是没有的。比如将军要懂地形,地形对胜负极其重要。也要懂天气气候,风霜雨雪、严寒酷暑都会对战争造成影响。如果是水师,不懂气象,一场暴风就会让舰船倾覆。”

        “按照大明的武举出来的人才。他们既不是格斗人才、又不是军事人才,既不是技术人才,也不是指挥人才。就是一些能骑马射箭比较优秀,能举起重物,有力气的人。这样的人是不能做主将的。最多当个下级军官。”

        崇祯听的津津有味,继续问道:“杨卿觉得,武学应该学什么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