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停下马,带着十个亲兵,把马拴好,进入一个棚子。
这家的棚子挂着一个屁帘旗,一面写着苏造肉,一面写着大酒缸。
看到有官爷上门了,老板赶紧跑出来招呼。“几位爷,来点什么啊。”
张成手脚麻利的掏出一条雪白的毛巾,把板凳和桌子擦了一遍,请杨凡坐下。
“你这里都有什么啊,”杨凡问道。
他发现这家小店挺有特色的,三间瓦房里都是正规的桌椅板凳。瓦房前面临街的空地则是支起棚子,瓦房的后面还有盖了厦子房,看着应该是厨房。
棚子下面没有桌子,都是一个个的大缸上面盖着平板的木盖子。因为使用的年头久了,都黝黑发亮。
有些客人三五人,呼朋唤友的,就围着酒缸坐下。在缸盖上放些吃食,再打一角白酒,自饮自酌好不惬意。
这种形式的路边店,有个通俗的名称叫大酒缸。和小酒铺齐名,小酒铺遍布于京城的小胡同里,主要是卖酒,顺带点左酒的凉菜。客人也可以让小二出去代买些熟食。
这些铺子,杨凡都听说过的,但没有来过,这也是第一次过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