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町和战国时代的具足,结构类似西方的板甲,但还是很少用钢铁,防护力远不如意大利生产的板甲----米兰白铠。
但从美观上讲的确是很好的工艺品。
日本因为缺铁,铠甲防护力不足,并不是很实用的铠甲。
杨凡为了快速制造,直接开模具,用水利冲压钢板直接制作零件,这种铠甲只是外形是日式铠甲,其实所有材料都是一点五毫米的高碳钢板材做的。
而且经过了回火渗碳工艺,来加强表面的硬度。防护效果远远超过日式铠甲。
零件生产简单,只要有模具,现在建立了好多的水力锻造和冲压的作坊,钢板冲压一下就是一个零件,很快就可以生产好。
但是组装就很麻烦,毕竟这些甲胄要连缀起来,杨凡只好把妇女们都召集起来,每人拿回去几套零件,回家去连缀组装,然后计件算工钱。
这种方式非常成功,很快就凑足了一万套铠甲。女人做这个伙计是有天赋的,和做衣服一样,只不过以前下单给她们做被服,这次是做铠甲。
做北服用针线连缀,做铠甲用铁丝和钳子。其实都差不多。
杨凡没想到,这个安排,成了以后,杨凡体系家庭作坊的源头,以后会有大量的物品被家庭作坊制作出来。形成了一个产业。就行二战时的脚盆鸡大量的军需品都是分散道家庭作坊组装一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