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出了很多名臣和学者。正德年间刘六、刘七起义,横行冀、鲁、豫等地,漕运几断,逼近京师。
为了加强防御,知县郭梅主持修城,当时修筑的城墙,周仅二里许,连护城濠堑都没有挖掘。
等到了嘉靖二十二年,直隶巡查御史闫委、通州州同陈昶主持重修,周围扩到三里。
城墙顶部上加女墙,四面各建城楼,仍为夯土城,墙高一丈二尺、顶宽一丈、基近二丈。
嘉靖三十五年,知县吕哲再次重修,并为四门题额,北称
“拱阙”、南称
“迎薰”、东曰
“临津”、西曰
“通都”。万历四年漷县城墙包砖。当时,霸州兵备道曹当勉、知县李子擢、知县宋祉等人相继修葺,外砌砖,基垫石。
城池也大幅度扩大。城墙周围长度约2.5千米,高6米,顶宽3.6米,底宽7.3米,女墙高1.7米。
三面开护城河,宽近9米,深近4米。其中东以港沟河代为护城河,新建南北城门楼,南沿用旧称,北门改为
“巩京”,东西开设小门各一座。此时,团练大军抵达的正是南门门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