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前,崇祯突击提拔了一匹勋贵子弟做营副和团副。明摆着就是杨凡的家丁军官退出后,接管军营的。
京营现在采取杨凡的团营制度。一个团三千六百人。下设六个营。一个团部。每个营五百余人,下设五个百户。
此时,阎应元再度被提拔,做了一个营副。
杨凡对这些人不是很关心,甚至可以说,对京营关心也比较有限。京营毕竟是皇帝的,他愿意怎么玩都随他去。所以杨凡对阎应元也没注意到。
杨凡看到,他此时还只是一个小伙子而已。和杨凡年纪差不多。
见到威名赫赫的定远伯,阎应元有些崇拜,也有些紧张。
杨凡非常和蔼的问了他一些营务上的问题。阎应元都对答如流。又问了些京营训练中的问题,阎应元的对答也让杨凡满意。
杨凡发现,他的素质是超过一半军官素质很多的,也能看出他非常的努力。
可见,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的。命运从来都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此人确实是个人才,杨凡起了锻炼他的心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