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800、谁的草原谁的家二 (3 / 5)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 最后更新:2025/10/2 17:25:45
        因为肉食没法长期保存,他们必须依靠采集渔猎,依靠简陋的农耕,获得耐储存的谷物,草原民族就能挺过漫长的冬季。每一个冬季都是一次生死考验,过去了就再活一年,过不去,就会死掉,甚至整个部落消失。

        一旦寒流过大,过冷。连山脉都阻挡,也无法避寒,那么草原民族就只能南下了。

        这个南下,是整个部落南下。是为了最后求得一线生机的赌博。

        1800、谁的草原谁的家二

        汉人有个名词形容这种南下,叫做打草谷。

        即便是现在的蒙古国,人口也十分稀少。

        绝大部分的人口都集中在杭爱山(汉代卫青勒石纪念的燕然山)附近。这是历史形成的,也是深刻在民族的基因里的记忆。

        因为游牧民族自己对草原没有归属感。这导致了一个奇怪现象,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部落大远征。他们走的毫不犹豫,这才是长城以北,草原民族不断更替轮换的根本原因。

        从历史上看,大明之前,草原相对稳定的时期是辽国时期。

        辽国治理草原的办法十分有效。就是抽调兵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