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摸着下巴,这事不如忽悠一下崇祯来办。
陛下不是好大喜功吗,总是自比尧舜吗。
都说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盛世才修书。就干脆忽悠他修书算了。正好彰显文治气象。他那么好面子,正好这事儿刻意搔到他的痒处。盛世修书,粉饰太平,他一定喜欢。
人都是越是缺什么,越是喜欢炫耀什么。
现在,大明北方都已经进入末世模式了,陛下最需要展示的不就是文治武功马。只要这些东西才能让他拿来自我欺骗,自我疗愈。
这天下,还是在朕的掌控之中的,还是河清海晏的。还是万民齐声颂太平的。自己不仅收复漠南,还要修一部超过《永乐大典》的类书。看看后世子孙,谁敢小看朕。
杨凡收复漠南,是朕的旷世的武功。现在修一部远超《永乐大典》规模的类书,就是再来点文治。朕岂不是文武双全、文治武功齐备的一代明君吗。
杨凡想到这里忍不住笑了,那位那么自恋,还不得脑补成自己文韬武略,尧舜禹汤不成。他是一定会动心的。
杨凡想起保护大明如今现存的历史文化典籍。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永乐大典》。这部现代已经基本散失殆尽的类书。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卷(目录60卷,共计卷),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