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军了才知道这个世界的广阔,才知道自己当年是多么的肤浅。
一营的文书薛海峰,是个河南开封府的秀才。全家逃荒来的遵化,投靠杨家为奴。他是杨府家奴里少有的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人才。
只是,当年他自持清高,既不愿意种地,也不愿意当兵,一直没有发迹。
同期来的识字的人,从军都是军官了,从事行政的也都当了小吏和下层家臣了。
杨府并不禁止家奴参加科举,他一直不愿放弃举业,可他科举一直不中。
家里分的地,因为整个家族三十多口人,足足有五百多亩,全是他的堂兄弟们在种着。族里还在供养他读书,希望出一个进士出来,好能有更好的发展。
后来,大家族都被分成了小家庭。他自己家里的地都是父母和老婆、妹子们在种着。他是不肯放下读书人架子的。
可是,随着杨府的发展,他终于转变了思想,认识到自己身上臭文人的恶习。他才意识到百无一用是书生。
可是考虑到自己一直读书,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种地是没有力气的。不过自己一身的学问,虽然没能考上举人,但水平在杨府的家奴里是超过九成的人的。
他果断报考了兴禾书院讲武堂。
这是另一条出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