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030、初步开发的黑龙江流域一(补五月三日一章) (3 / 4)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 最后更新:2025/10/2 17:25:45
        幸好,经过这三年的发展,黑龙江流域从原来的只有册封的当地首领模式,转变为了交通要道关键节点上,修筑城池和移民模式。

        黑龙江总督府经过三年的建设,截止今年,已经有了百多个定居点,三十五座新建的城池,分散在黑龙江干流和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等支流上。

        因为人力不足,时间有限,只不过这些定居点和城池都非常小。

        定居点就是一个石头砌筑的土楼式建筑。既可以居住还有防御功能。土楼紧邻江河航道,一般都修筑有内河码头,并外面加上一圈石墙和碉楼。

        移民以家庭为单位,住在土楼里。这些土楼一层是仓库和牲口圈。二层三层住人。四层是平台用于做防御。塔楼是了望哨。他们在土楼内饲养家禽和猪。在外面的土地上,围绕着土楼开荒种植小麦、高粱、大豆、玉米、土豆和甜菜。

        如果附近的土着来攻打,他们就逃进土楼,用火器打他们。平时就耕种和放牧一些牛羊。

        城池也很简单,甚至是简陋。城墙就是两米厚的石墙,高度不到十米,每隔五十米有一个碉楼。边长也就在一千米左右。一般只开两座城门。

        城市的中心是一座欧式城堡。里面是城市的管理衙门和驻军的军营。外面的空地上都是先硬化地面,然后组装木屋作为房子。现在这种可以快速搭建的组装式木屋已经成了东北地区的标配房屋。

        现在这些定居点和小城都是依靠水运来支撑。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全靠小火轮转运。水运的成本低而运量大。速度也比道路上的牛车快的多。所以,这里虽然地域广大,但交通情况还是可以的。

        东北是高寒地区,每年有四个月左右是冰封期。这段时间船舶无法通航,都冻结在冰面上。这时候,就主要靠马拉爬犁在河道冰面运输少量物资和人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