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051、围城打援一 (2 / 4)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 最后更新:2025/10/2 17:25:45
        东瀛是后来种子岛获得欧洲新式火绳枪的事物才发展起来的。朝鲜可没有这个机遇。对于火枪、火炮、火药配方,大明格外的小心谨慎,不仅出口给朝鲜火器都是早期火门枪,而且在火药材料和配方上也是严格保密。

        黑火药发展到后期,性能优劣主要在比例配置上。

        火枪和火炮的发射药比例是不同的。这其中特别是硝石的提纯技术与火药颗粒化技术一直作为机密,密不外传。

        李朝的火药配方不是从大明来的。朝鲜人是从蒙古人那里偷师学艺才学会制作火药的。他们的技术不仅落后,产量也很差。朝鲜王朝的火药储备仅仅一万两千余两,年产不过千斤。

        这个产量,平摊到每个朝鲜火枪兵手里不到二两,只够发射不到十次的。至于弹道计算等高等技术更是想都别想。

        这个可怜的产量训练都不够,朝鲜王朝的“神机营”,使用火门枪的铳筒卫最后,竟然因为火药缺乏被迫解散。这简直是笑话一般。直到清朝他们才真正彻底掌握了火药制造技术。朝鲜完全得到火药技术还是托了清朝的恩典。

        就这样,在内外交困下,朝鲜军队从职业化正规军,逐步退化为一支临时工性质的,自保为主、本地治安防御为主的区域性非正规武装。

        平时他们放任自流也就罢了,等到壬辰倭乱时,丰臣秀吉的十七万大军打来时,一切都原形毕露。他们二十万大军完全不堪一击,简直是摧枯拉朽一般的被打败。

        搞到最后,大明都看不下去了。

        虽然朝鲜军队在万历援朝之后,设立了训练都监。利用明军培训出来的教官,将部队分为“炮手、射手、杀手”三类。

        既炮手负责火炮。射手负责使用弓箭、火铳。杀手则是使用冷兵器等近战兵器。

        他们参考戚家军的班组作战技术,作战之时三者混合编组配合作战。然而这些凝聚了明军与日本军队元素朝鲜新军,碰上巅峰时期后金军还是输得一塌糊涂。根本没有一战之力,几乎是一触即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