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日子里,杨逅在断断续续的听闻中,终于拼凑出自己的处境。他竟穿越到了南宋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成了宋宁宗赵扩与皇后杨桂枝的第十子。这位年近五旬的皇帝此前九子皆早夭,连从宗室过继的子嗣也接连夭折,他的降生,被视作大宋王朝的祥瑞。宁宗为他取名“赵城”,意为“国之基石”,那份珍重,几乎要满溢出宫墙。
杨桂枝更是将他护得密不透风。夜里他稍有啼哭,这位素以端庄闻名的皇后便会披衣起身,亲自抱着他在殿内踱步,用温热的手掌轻轻拍着他的背,哼着江南的小调;宁宗虽沉疴在身,却总在处理完奏折后,挪步到偏殿来看他,用胡茬轻轻蹭他的额头,听着他无意识的咿呀声,露出久违的笑容。宫人们走路都踮着脚,生怕惊扰了这位“天命的皇子”,连喂他的奶水,都要经过三重查验。
可安稳的日子,像檐角的冰棱,看着坚固,却经不起暖阳的烘烤。赵城刚满周岁,还在蹒跚学步时,就被乳母裹在素白的襁褓里,送进了弥漫着檀香与纸钱味的灵堂——宁宗皇帝驾崩了。
灵堂的白幡在穿堂风里猎猎作响,僧侣们的诵经声连绵不绝,却盖不住暗处涌动的暗流。赵城被乳母藏在雕花衣柜里,透过木缝,他看见杨桂枝一身孝服跪在灵前,背影挺得像一杆未折的梅。烛火摇曳中,一个身着紫袍的精瘦男子悄然走近,来到灵堂下躬身行礼,正是当朝宰相史弥远。
“娘娘,”史弥远的声音压得极低,像蛇吐信,“原定的太子赵竑性情刚愎,且对老臣多有不满,若让他继位,恐生变数。”
杨桂枝没有回头,后宫本不干政,如今先帝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作为太后,杨桂枝只能过问。没有回头,贤后与这位丞相心照不宣,曾经一同联手谋划推翻权臣韩侂胄,双方都是明白人。
“相爷的意思是?”
“沂王之后赵昀,聪慧仁厚,且无党羽根基,是眼下最合适的人选。”史弥远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只是此事需速决,迟则生变。”
赵城看见杨桂枝缓缓转身,烛光映着她眼底的红丝,却不见半分犹豫。
“哀家准了。”杨桂枝站起身,散发出一股当年联手时的果决气势。
史弥远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躬身:“娘娘放心,老臣早已安排妥当。只是这宫墙之内,终究不是小皇子的安身之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