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章 月下心迹 (2 / 7)

作者:粟小栗 最后更新:2025/10/6 15:28:53
        彭大雅听得连连点头,可转瞬又皱起眉:“孟帅想得周全,可这战船、粮草、兵员,哪一样不要朝廷拨款?去年四川遭了旱灾,秋收减产三成,军中粮草已快见底,若朝廷再拖拖拉拉……”

        这话像块石头,重重砸在孟珙心上。他何尝不知粮草的重要性?这半年在两淮巡查,见了太多士兵啃着发霉的糙米,穿着打满补丁的冬衣。彭大雅几次上书请求朝廷增拨粮草,回复总是“国库空虚,容后再议”。

        “史相那边,怕是不好说话。”孟珙走到窗边,推开半扇窗。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落在他鬓角的白发上,映出几分疲惫。史嵩之如今是右丞相兼枢密使,总揽朝政,其人虽有才干,却向来重文轻武,更兼与孟珙政见不合,每次议事都要争上几句。

        “史嵩之不似灭金时那般果决,如今身居高位,一心想与蒙古议和,”彭大雅压低了声音,“他总说边军耗费太大,不如割让几处州县,换几年太平。上个月我入朝上奏加固钓鱼城,他竟说‘蜀地偏远,得失无关大局’,若不是我据理力争,怕是连那点军饷都批不下来。”

        孟珙的指节攥得发白。他想起去年冬天,在淮东见到的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的家园被蒙古人烧了,只能躲在城郭下啃树皮。若是真如史嵩之所言割地议和,这些百姓又要去哪里?“议和?”他冷笑一声,“蒙古人的狼子野心,岂是几处州县能满足的?当年金宣宗也想议和,结果呢?汴京还是破了,哀宗自缢,宗室被屠。史相读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这话骂得狠,彭大雅却没接话。他知道孟珙的脾气,看似温和,实则骨头比铁还硬。当年在蔡州城下,就是这股子狠劲,让他率宋军大破金兵,亲手砍下了哀宗的头颅。

        正在这时,门被轻轻推开,一个身着轻甲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个黑漆木盒。“孟帅,彭制置。”来者正是余玠,他刚从淮西治水工地赶回,脸上还沾着泥点,“汉淮河道的图纸绘好了,特来呈给二位。”

        孟珙接过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十几张精细的图纸,标注着河道的走向、淤塞的地段、需要修建的水闸。“辛苦你了,季玉。”他翻看着图纸,眼中露出赞许,“这水闸的位置选得好,既能蓄水,又能泄洪,看来你这半年没少下功夫。”

        余玠拱手道:“都是孟帅指点有方。只是……”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难色,“治水的民夫快不够了,附近州县的百姓都说,官府征调太勤,家里的地都快荒了。我想请朝廷再拨些粮款,给民夫们发点安家费,也好让他们安心干活。”

        孟珙的眉头又皱了起来。粮款,又是粮款。他看向彭大雅,两人眼中都透着无奈。“我这就写奏折,”孟珙深吸一口气,“连同四川的粮草奏请,一并递上去。史嵩之若是还敢推诿,我便亲自去政事堂与他理论。”

        余玠还想说什么,却被彭大雅用眼色制止了。他知道,孟珙此刻心里比谁都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