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三章 佳人有思 (5 / 8)

作者:粟小栗 最后更新:2025/10/6 15:28:53
        襄樊城头的风,总带着汉江的潮气,卷着秋末的寒意,刮在甲胄上沙沙作响。孟之继手扶垛口,望着远处连绵的城郭,目光掠过城下操练的七万忠顺军,眉头微蹙。手中那份从江陵传来的军情简报,边角已被他攥得发皱,上面“汉中失陷”“陈隆之退保重庆”的字样,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人心里发紧。

        第三十三章佳人有思

        身后传来沉稳的脚步声,副将赵勇抱拳道:“将军,五千骑兵已完成集结,随时可接受调遣。”

        孟之继转过身,月光洒在他年轻却透着坚毅的脸上,银甲反射着冷光。“赵叔,让他们再练半个时辰的骑射,特别是马上劈刺,务必做到收发自如。”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伙夫营,今夜加一餐肉脯,让弟兄们吃饱些。”

        赵勇应声而去,心中却有些疑惑。连日来军情紧急,将军却始终按兵不动,只是一味操练,难道就不担心四川那边撑不住?

        孟之继望着赵勇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他怎会不担心?重庆城虽经彭大雅苦心经营,终究是孤城一座,陈隆之新官上任,军心未稳,面对十五万蒙古铁骑,能撑多久实在难说。可他更清楚,义父孟珙的“东西策应”战略,最忌的就是急躁冒进。

        大哥孟之经的水师沿长江而上,是为了保住入川的水路生命线,确保粮草军械能送抵重庆;二哥孟之缙留守江陵,看似清闲,实则掌控着整个京湖战区的粮草调度,前线数十万兵马的吃喝用度,全靠他居中协调,半点差错都出不得。而他麾下的七万忠顺军,是京湖最精锐的机动力量,既是襄樊的屏障,也是应对突发战局的利刃,一步都不能踏错。

        “多线作战……”孟之继低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垛口。前世那些在史书里看过的战例,此刻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蒙古人最擅长的就是分进合击,以快速机动撕开防线,当年他们西征时,便是靠着铁骑的速度与韧性,在多瑙河畔上演过千里奔袭的好戏。如今他们兵分几路压向四川,显然是想复刻当年的战术,让大宋军队顾此失彼。

        他走到城墙内侧的沙盘前,这是他亲自动手制作的模型,从襄樊到重庆,从江陵到夔州,山川河流、关隘要道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手指点在汉中的位置,那里已插着代表蒙古的黑色旗帜,像一颗毒瘤,楔在蜀地与京湖之间。

        “要破多线作战的困局,就得让敌人的‘多线’变成‘单线’。”孟之继喃喃道,眼中闪过一丝锐光。他想起义父常说的“以静制动,以点破面”,此刻才算真正悟透其中的深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