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家国!顺乎民心!”七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震夜空,连汉江的流水似乎都为之一顿。
回到帅帐,孟之继铺开地图,再次审视自己的谋划。多线作战的难点,在于如何在保持主线稳固的同时,灵活调配兵力应对突发状况。前世那些因分兵不当而导致全线崩溃的战例,时刻在他脑海中警醒着。他必须确保每一步都落在实处,既要给义父的“东西策应”战略打牢基础,也要为可能出现的变数留下后手。
比如,若陈隆之守不住重庆,他的蛮龙军能否及时入川,与大哥的水师配合,在长江沿线构筑新的防线?若蒙古人转而攻打襄阳,樊城的诱敌之计能否成功,为机动兵力争取回援的时间?甚至,他还想到了更坏的可能——若是江陵出现异动,二哥能否稳住后方,他又该如何回援?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在地图上投下一道狭长的光影,如同一条无声的界线,分隔着安稳与战火。孟之继揉了揉眉心,连日的操劳让他眼底泛起血丝,可心中的斗志却愈发炽烈。他知道,这场仗不好打,蒙古铁骑的凶猛,朝堂的掣肘,甚至弟兄们的疲惫,都是必须面对的困难。
但他别无选择。就像义父在江陵坚守,大哥在水师破浪,二哥在后方调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自己的坚守。他手中的七万忠顺军,是京湖的利刃,也是最后的屏障,他必须让这把利刃足够锋利,足够坚韧,才能在这风雨飘摇的乱世中,劈开一条生路。
帐外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三更天了。孟之继吹熄烛火,走到榻边,和衣躺下。他需要休息,明天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只是闭上眼,脑海中依旧是沙盘上的旗帜,是将士们的呐喊,还有记忆深处那抹黄衣的身影…都是前世的记忆与今生的责任交织在一起的重量。
汉水无声流淌,襄樊城头的灯火次第熄灭,唯有帅帐的屋檐下,一盏孤灯还亮着,如同黑暗中警惕的眼睛,注视着北方的动静。一场无声的谋划,正在这寂静的夜色中悄然铺开,等待着与蒙古铁骑的正面碰撞。而孟之继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重阳宫的客房里,黄蓉仍望着窗外出神。郭靖默默站在她身后,想安慰却不知从何说起。远处的钟声传来,沉闷而悠长,像是在为这风雨飘摇的天下,敲打着不安的节奏。
襄阳的月夜,樊城的渡口,少年清澈的眼眸,与眼前的委屈、师门的隔阂、远方的战火交织在一起,在黄蓉心中酿成一杯复杂的酒,辛辣而苦涩。她不知道杨过此刻身在何处,是否安好;也不知道襄阳的防务是否稳固,蒙古铁骑何时会南下。她只知道,这乱世之中,每个人都在挣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委屈与坚守。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jianlintz.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