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5章 赵宋的“怂”之根源(北宋历史) (6 / 9)

作者:买土拨鼠的松鼠 最后更新:2025/10/8 3:51:39
        “为防止陈桥兵变再俘上演,也为让宋的国祚能更长久,赵匡胤在酒宴之上威逼利诱诸将,让其等放弃兵权。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王贲不解道:“这些将领手握兵权,就这般听宋祖劝说,甘心放弃?”

        李念道:“肯定不会甘心,但他们不甘心又能如何?宋祖在军中的威望比他们更高,若他们自己不愿体面,那宋祖就会换另一种方式让他们体面。”

        听赵匡胤的放弃兵权,还有荣华富贵可享,可让赵匡胤换另一种方式,荣华富贵没了不说,他们连性命都难保。

        至于反抗赵匡胤,和赵匡胤作对,这些将领基本都是赵匡胤的结义兄弟,深知赵匡胤的厉害。

        此事若换成赵光义做,大概是做不成,其军中威望不如其兄赵匡胤。

        赵光义在赵匡胤后登基即位,得感谢赵匡胤给他扫清了许多阻碍。

        “解除这些将领兵权后,赵匡胤将军权集中,又对宋军进行军制改革,禁军的统领之权被一分为三,对皇帝直接负责。”

        “设枢密院管天下兵事,枢密院有调兵权,却不直接统领军队,而实际统军作战的将领虽可统军,却又无调兵权。”

        始皇等人稍稍一想,便想通了这法子的优缺点,优点在于可以减少武将造反的可能,可也容易造成发生战事,无法及时调兵应对,战机被延误等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