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丞相李斯将天下的百家典籍像是犁地一般的,犁了一遍之后。
公子扶苏走到了世人的面前,他拿出了一种叫纸张的宝贝,将其制成一卷卷书,而后教给天下的孩子。
就这样,公子扶苏承接了皇帝书同文之后,再一次将书同文提到了另一个高度,用支教的方式,将教书这种事也握在秦廷的手中。
往后的六国诸多历史,也就只能存在一个个故事中,以后的人们知道有列国春秋,但他们读的都是秦人的书。
诸子百家之后,人们还能信什么呢?
或许就只能信公子扶苏。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渭南人们在每年的丰收时节,都会在公子扶苏的故居献上一碗粮食,以表他们的报恩。
这样的人,早已成了一种新的烙印。
承接了战火焚烧稷下学宫之后,在满是灰烬的土地上又长出新芽,这新芽带给了人们新的书籍,新的品德与精神。
一个国家是需要品德的,没有品德的国家就会丧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